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致中國中醫科學院60周年賀信曾言到:“中醫藥學是中國古代科學的瑰寶,也是打開中華文明寶庫的鑰匙”。黨的十九大也再次明確了“堅持中西醫并重,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的重要任務,對中醫藥工作提出了深層次、全方位的要求。
在揚子江藥業集團董事長徐鏡人看來,中醫藥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組成。對于中醫藥的發展來說,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和規律,通過創新支撐發展,努力提高中醫藥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度,促進東西方醫學優勢互補,從而引領未來的醫藥工業發展。
來路:47年,讓小廠變巨頭
徐鏡人在1971年就創辦了揚子江藥業,當時揚子江藥業只是一個鎮辦小廠,經過2003年的改制,發展成了今天的揚子江藥業。在工信部發布的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上,揚子江藥業已連續三年位居第一。
踏踏實實地做好每一粒藥,或許是探究徐鏡人成功的秘鑰。
如今,一家企業如果形成一定規模還不上市,投資者都替他著急。不過,事實上,有很多知名大企業的領導者始終沒有碰觸資本市場。例如華為的任正非、老干媽的陶華碧、娃哈哈的宗慶后以及揚子江藥業的徐鏡人。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虛擬經濟則以資本運作為主。當然,我并不是說資本市場不好,但是在資本市場上,多多少少是要靠一點運氣的,我認為勞動應該是創造財富的主要手段。我們有句老話叫‘血汗錢萬萬年’。”徐鏡人說,“我們擅長的是制藥,我更希望踏踏實實地把藥做好。”
近年來,隨著“健康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醫藥企業面臨轉型升級,一場醫藥行業的“供給側改革”也在逐漸展開,目前揚子江已積極布局大健康產業。
“大健康產業是永不落幕的朝陽產業,近年來,大健康產業已成為發達國家帶動整個國民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市場需求旺盛。”在徐鏡人看來,大健康產業對揚子江藥業來說是一個機會,“國家出臺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也明確提出,支持江蘇泰州開展大健康產業集聚發展試點。對總部位于泰州的揚子江藥業集團來說,‘剛需+政策’雙重利好,讓揚子江積極布局大健康產業擁有大好前景。”
最新數據顯示,揚子江藥業利稅連續2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17年蟬聯全國醫藥行業質量管理QC成果評比“十三連冠”;在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民企制造業500強、江蘇營業收入超百億元工業企業、江蘇納稅百強榜上均位置靠前。
使命:保質量,用匠心制好藥
中國進入新時代,“中國速度”正在向“中國質量”轉變,推動高質量發展,成就高品質品牌,建設品牌強國,是新時代中國經濟必然的發展之路。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
徐鏡人認為,“質量第一”和“質量強國”被同時寫進黨的十九大報告,充分體現了黨對質量工作的高度重視。健康中國戰略落地實施、國家出臺質量提升行動指導意見等也給醫藥企業帶來良好發展機遇。
“作為民營醫藥企業,我們必須全面、系統、準確地把握健康中國戰略的核心要義和基本思路,統籌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健康問題。始終堅持實體經濟,專注發展醫藥產業,以振興民族醫藥產業為己任,堅持走質量效益型發展道路,精心布局‘產業鏈’‘創新鏈’和‘質量鏈’,為健康中國做出自己的貢獻。”徐鏡人說。
在徐鏡人看來,質量永無止境。他表示:“未來,我們要繼續堅持質量興企、質量強企,以全球卓越績效管理體系為標準,向國際先進的質量管理模式看齊,大力推進美國FDA和歐盟GMP認證,以全球的視野拓展揚子江質量管理之路。”
如今,揚子江藥業已經將“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貫穿質量管理體系,以“四個最嚴”的要求加強藥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確保各個環節無質量瑕疵。
“要積極實施設備智能化自動化升級改造,運用領先技術,提高效率,保證質量。質量管理部門要繼續對標FDA標準,建立集團化質量、技術指南,統一管理要求,強化員工技能培訓,完善內部審核,完善管理評價機制,打造專業化團隊。持續大檢查、大評比,不斷推動質量技術體系提升,確保所有上市產品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徐鏡人說。
揚子江的一顆匠人之心也獲得了全社會的認可,在2016年的中國品牌價值榜上,揚子江獲得生物醫藥板塊品牌強度和品牌價值雙第一。其產品胃蘇顆粒在“中國產品質量用戶滿意度調查”中,經80萬網民投票,獲得“中國產品質量用戶滿意第一品牌”。可以說質量鑄就了品牌,品牌提升了企業美譽度。揚子江的“護佑”商標和“揚子江”商標雙雙獲得中國馳名商標。
探索:重創新,抓研發塑品牌
“我們不能總是躺在老祖宗的功勞簿上,我們的中醫藥已經走過幾千年的歷史,不可能不創新。”徐鏡人說。
在徐鏡人眼中,除了質量外,創新也是制出好藥的另一“法寶”。他說:“創新正在主導著我們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趨勢,我們現在都在提供給側改革,如果一手抓質量,一手抓創新,那么我們趕超世界水平就有了把握。”
事實上,近年來,做中醫藥起家的揚子江藥業不斷探索,實施中成藥、化學藥和生物藥“三藥并舉”研發戰略。其龍鳳堂項目集中藥現代化技術研究中心、新藥研發中心,以及藥材自動化前處理、智能投料、機器人碼垛、自動控溫立體高架庫儲存等多項技術,創下中藥智能工廠建設的一大奇跡。
為加速邁向產業高端,揚子江藥業先后投入數十億元興建現代化生產線,研發創新投入年均增長20%,技術創新投入占銷售收入比例超過5%。集團現已形成千余人的研發創新團隊,目前在研化學創新藥、高端仿制藥、中藥和生物藥達100多個。
以目前揚子江藥業正全力打造的江蘇龍鳳堂中藥產業園項目為例。江蘇龍鳳堂中藥有限公司擁有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化智能中藥物流系統,致力于藥材自動化前處理—智能投料—原輔料、成品無人輸送—機器人碼垛—自動控溫立體高架庫儲存等技術攻堅,全力打造國內最先進的全自動化、數據化、智能化的中藥健康產業基地。
龍鳳堂中藥品牌強調陰陽調和、辨證施治,代表了中國傳統中醫藥文化的精華和特色。可達年提取中藥材6萬噸,年產口服液制劑7.2億支,顆粒劑10億袋,片劑5億片,膠囊劑8億粒的產能規模。
未來幾年,還有一大批療效確切、質量可靠、市場廣闊的在研中藥獨家品種,將在龍鳳堂落戶投產,形成獨樹一幟的大健康產業新優勢,為“健康中國”建設貢獻力量。到“十三五”末,揚子江藥業將構建與龍鳳堂發展相匹配的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一條龍的大健康產業鏈。
“作為民族醫藥企業,揚子江的發展始終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徐鏡人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揚子江藥業將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企業奮斗目標,堅守護佑眾生的不變信念,展現更大責任擔當,當好健康中國的筑夢者。”
心愿:抓機遇,造福世界人民
在徐鏡人看來,作為世界傳統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產業為人類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認可度也得到較大的提升。
“在中國文明發展史上,我們有很多獨到的地方,中醫藥就是其中之一,現在很多疑難雜癥中醫藥技術都展示了一定的治療效果,即使外國人也越來越多地認可了我們的中醫藥技術。”徐鏡人說。
根據國務院印發的《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年)》,2014年中醫藥就已經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并指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迫切需要推動中醫藥海外創新發展。”
事實上,揚子江藥業早在幾年前就開始布局國際市場,截至目前,揚子江藥業有40多個中西藥制劑在歐洲、亞洲和非洲十多個國家或地區注冊成功并銷售;銀杏葉片等6個制劑通過歐盟GMP認證,成功打進歐洲市場。
徐鏡人認為,隨著中醫藥“走出去”力度不斷加大,中醫藥國際化發展迎來了新的發展,內外部環境都十分有利,戰略機遇前所未有,向好面將長期保持并不斷放大。
“我們將抓緊建設龍鳳堂、海壽、天府藥坊等項目,同時結合傳統中醫藥理論和疾病譜變化,開發新的保健功效的保健食品;研制適用于疾病人群使用的‘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推進中藥資源再利用,開發中醫藥相關的衍生產品。拓展國際注冊,掌握中藥質量標準體系話語權,推動中藥標準國際化。”這是徐鏡人對揚子江未來發展中醫藥產業的規劃。
“如今,我們正處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在這一偉大進程中,我們將高揚民族醫藥的大旗,矢志不渝地走質量品牌振興之路,為健康中國和民族復興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徐鏡人說。
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share/index.html?docid=3091363&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